欢迎访问搜当网!服务热线:400-081-0808
关注我们:
扫码关注搜当网微信号
关注搜当网微信微信号:ddtfax
点击关注搜当网微博
@搜当网
|
典当通APP

典当“抱团” 这条路不好走

典当“抱团” 这条路不好走

2016-06-27 17:37:00 来源:中国商网—中国商报融资典当导报


 

核心提示:典当企业“抱团”合作,联手放贷是最为常见的,特别是在早几年典当经营形势较好的背景之下。由于单笔放贷有一定限制,大单业务上门,自己做不了,弃之可惜,不如一起赚。青岛一位见证过典当“红火岁月”的经营者说道:“那个时候典当生意好,竞争也没有如今这么激烈。当时绝大部分典当行不担心没有客户上门,考虑得更多的是放出去的钱不够。”

不管是协会,还是企业,现在行业之间的交流学习日渐频繁,这也是典当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的一种侧面反映,因为很多人都在想要寻找一种突破瓶颈的出路,“抱团”也由此成为了行业近年来的“热门词汇”。不过,从早前的合作做业务,到如今针对新形势的改变,让典当“抱团”似乎并不容易。

  有所沉寂

记者注意到,典当企业“抱团”合作,联手放贷是最为常见的,特别是在早几年典当经营形势较好的背景之下。由于单笔放贷有一定限制,大单业务上门,自己做不了,弃之可惜,不如一起赚。例如在2010年,青岛就曾有4家典当行抱团做成一笔2400万元放款业务。当时该市典当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,截至受访当时,共以这种方式完成了十余笔大业务,其中八成都是千元万以上。

“那个时候典当生意好,竞争也没有如今这么激烈。当时绝大部分典当行不担心没有客户上门,考虑得更多的是放出去的钱不够。”青岛一位见证过典当“红火岁月”的经营者说道,“但是现在,催收是典当行的首要任务,而且客户质量越来越差,单再大,又有几个人敢真正去揽?”

这也是不少地区典当人共同的感受。据了解,联手放贷在近一两年有所沉寂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相比这种属于比较正常的合作,早先企业间一些其他的“合作”方式,就显得更加隐秘,甚至有“打擦边球”之嫌了。

“早几年典当企业的‘抱团’,有本地的,还有跨地区的。”河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,“比如一家典当行手上有项目,就会在小范围内发个‘召集令’。参与的典当行资金委托,定期‘吃’利息,不涉及项目具体操作。说白了就是借款,而且这种项目也不一定是典当范畴,大多是高风险投资。”这位经营者还透露道,自己曾听说过,A典当行与担保投资公司合作,对外投资公司宣称自己通过二次抵押回购了A典当行里的资产,以此号召更多的典当企业与之合作,利用这样的平台筹集资金、消化典当滞留资产等等。但实际上,A典当行也是这家投资公司的出资方之一。“这其实就像是个局,抓住了行业的薄弱之处,随着风险的层层暴露,大家也逐渐发现,要真去如此‘抱团’,能没有风险?”

由此可见,风险是经营头上的一把“利刃”。正是因为市场格局的日新月异,被接二连三现实警醒的典当行越来越意识到把控风险的重要性,以至于对以往常见的“抱团”也更加谨慎。

 新的现象

然而,行业内总是会有抱着各种心态的人,既有真心为行业发展的,也有不甘心“坐以待毙”的,或者是想借低迷之势挖掘商机的……记者发现,随着环境的变化,业界中对于“抱团”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于业务合作的层面。

例如前不久,一个名为全国典当企业联盟的组织宣布成立。一位参加了成立大会的人士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道,这个联盟实际上是一种典当企业自发的组织,针对当前的经营特点,拟做一些与互联网、绝当品相结合的项目。“据我了解,通俗地说他们的理念就像是现在流行的创业,有一位或者几位联合创始人,通过项目规划来吸引部分投资。”这位参与者说。

事实上,与该联盟类似,近一两年,典当业内时不时会冒出这样的民间自发组织,互联网、民品是“关键词”。不过对于这种现象,众人也是褒贬不一,有人认为敢于尝试值得鼓励,也有人担忧其中的“隐患”。

比如北京一位资深人士就坦言:“我个人感觉这样的联盟、组织,往往都是不了了之,或者逐渐匿迹。他们在会员企业的吸纳上并不尽如人意。”他还同时给记者讲了一个自己亲身体会的事例。

“外地曾有典当行筹备成立了这样的联盟号召同行加入。我们专程去考察过,发现创始企业在介绍的时候,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我们企业如何如何,这样会带来怎样的收益,反而参与者的实惠,听不到多少。”

与这位人士一样对此持质疑态度的人认为,自发成立组织的行为并非简单“抱团”,而从实际反馈来看,缺乏一套相应完整的体系、计划作为保障,包括模式、风控等等方面经常是这种“抱团”的“硬伤”,以至于“其他的企业看不到收益,必然会对会员企业的吸纳产生影响。如果吸纳不了多少会员,又何必高调地冠以地区甚至全国的名头?典当集体‘发声’寻求出路是好事,但前提还是要踏实一点儿、落到实处才好。”

 苦恼不少

一方面,从目前看来,典当抱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担忧,使得合作往往显得非常脆弱;但另一方面必须看到的是,抱团的需求仍然还是比较大的。

在采访中,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都表示,信息互通是他们目前最为需要的,包括不良客户信息的共享,好的业务经验、创新方式交流。而同时他们又有纠结——如何能对抱团起到一定的规范?要合作,付出并不是单方面的。现在典当人士总是感慨社会违约成本越来越低,殊不知典当也是社会的一份子。

“在商言商,不想自己的经验、信息外流,生怕被别人抢了饭碗,这种心情可以理解。在这种情况下,协会的作用尤为重要。”有人认为。

然而,协会也有着自己的苦恼。

例如早几年为了企业更好地沟通信息,防范风险,不少协会都建立了自己的不良客户信息共享平台,真正要发挥其作用却并不简单,“协会只是倡导者,具体信息还得各家典当行提供,如果不配合,这种愿望也只是空想。”一位协会工作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苦恼。“而且,现在一些新入行的投资人并不了解典当,协会想把企业组织起来的时候,老企业嫌新企业不懂,新企业觉得老的保守,很难办。”

甚至在某些地区,协会被一家或者几家企业“独大”,成为其“发声机”的情况也备受诟病。

“我举个例子。”一位在典当行业协会工作了多年的人士向记者表示,“我们当地有一家企业,曾经是协会的发起和副会长单位之一,后来由于种种原因,其脱离了协会,但是这么些年来,这家企业照样经营得有声有色,而且在年审等各种审查中往往都是首批通过的企业。这说明了什么?并不是说协会要去挟制企业,而是证明了协会的工作、服务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,企业不满意你,离开你也能做得不错。”

这位人士认为,随着社会的多元化,协会工作也面临着考验,“本来在抱团中,协会就应当做好沟通、协调、上通下达的重要角色。否则不但容易出现企业单打独斗、一片散沙的局面,而且从将来的发展趋势看,协会的生存也会堪忧。”

可见,抱团合作是一门“学问”,或许典当对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(记者王菁菁)